這三句話非常重要:「想通、不是開悟,博學、不是開悟,運用佛性、才是開悟。」
有些修行者在修行過程,常不慎偏頗,誤以為讀了一些經典、或是學習了一些知識學問,就離開悟越來越近了。請要記得永嘉玄覺大師的提醒:「心是根,法是塵,兩種猶如鏡上痕」,如果無法達到「心法雙忘」的層次,那麼還是在萬象中流離,沒有開悟、也無法解脫。
幾天前,天界之舟天雲大師父在全球佛學演講中,特別提醒眾弟子們「想通、不是開悟,博學、不是開悟,運用佛性、才是開悟。」
我們修行,就是要啟動、運用我們的佛性,不是修口頭禪,也不是文字禪。
白獅子近期在網路上聽到這首~倆倆相忘,也令白獅子想到常觀問路中的「心法雙忘逍遙行」
下文此段擷取自常觀問路的(完整全文請點此):
佛法並不排斥世間萬象,不是追求永遠停在忘絕的狀態,所要達到的是『能』心法雙忘,此處必須強調『能』這個字,也就是說,那個心法雙忘的清淨之地,『能』自由進出,可以忘絕一切,也可以立刻回來,這是一種自在解脫的境界,與大腦產生智力及記憶力障礙的智障大不同。
若談到人生的意義,自在解脫的修行者,不受萬象拘束,出入自在,這種人生不僅有意義,還非常燦爛。而一般人只能進不能出,被萬象層層拘束、無力自拔,試問,這樣的人生能算是有意義嗎?
祝福有緣的讀者,都能達到心與法的倆倆相忘、
開悟運用佛性,心法雙忘性即真
【倆倆相忘】
作詞:厲曼婷
作曲:周世暉
編曲:何朝元
拈朵微笑的花
想一番人世變化
到頭來輸贏又何妨
日與夜互消長
富與貴難久長
今早的容顏老於昨晚
眉間放一字寬
看一段人世風光
誰不是把悲喜在嘗
海連天走不完
恩怨難計算
昨日非今日該忘
浪滔滔人渺渺
青春鳥飛去了
縱然是千古風流浪裡搖
風瀟瀟人渺渺
快意刀山中草
愛恨的百般滋味隨風飄